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课程目标锁定 标题知识 关键要点 方法技巧 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 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图表分析法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表格归纳法 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表格归纳法 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 课前演练 1.城市化。 (1)概念: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和①_____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衡量指标:②_____。 2.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差异。 a.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与城市经济发展③_____。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④_____,发展水平⑤_____,与经济发展程度⑥_____。 (2)不同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也不尽相同。 a.发达国家城市化阶段相对完整。 城市化→⑦_____→⑧_____→⑨_____。 b.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形成了低质量的城市化。 c.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答案: 1.(1)①乡村地区 (2)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1)a.③相适应 b.④晚 ⑤低 ⑥不相适应 (2)a.⑦郊区城市化 ⑧逆城市化 ⑨再城市化 课堂探究 1.用图表对比记忆城市化发展的阶段。 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中期加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后期成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18世纪中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目前速度 趋缓 快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 70%左右 30%左右 原因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后果 出现逆城市化、再城市现象 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 相适应,即同步城市化 不相适应,出现“滞后城市化”和“虚假城市化” 思维拓展:城市化水平同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分为两种情况: (1)“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 出卷网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这种类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如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 (2)“虚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城市 出卷网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南美洲的部分国家“虚假城市化”状况最为突出。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比较。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出卷网 对点演练 1.读下图,回答(1)~(2)题。 出卷网 (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解析:①曲线195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