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76910

第二章 物态变化 测试评价卷(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2279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评价,答案
  • cover
第二章测试评价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3个大题,19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0 ℃的冰和0 ℃的水相比较 ( ) A.0 ℃的冰冷些 B.0 ℃的水冷些 C.两者的冷热程度相同 D.二者的状态不同,无法比较 2.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盛满水的水缸会破裂,通过观察发现降温时水缸中的水 ( ) A.是从水面开始凝固的 B.是从中央开始凝固的 C.是从缸底开始凝固的 D.是同时开始凝固的 3.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 ℃ 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4.下列生活中的做法利用液化放热的是 ( ) A.蒸气熨斗熨烫衣服 B.干手器把湿手吹干 C.食品冷冻保鲜 D.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 5.“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中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6.把-78.5 ℃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一杯25 ℃的水中,发现杯中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并且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杯中的水沸腾了 B.水面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杯中水里冒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水面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7.对某种物质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分析出该物质( ) A.一定是非晶体 B.熔点一定是78 ℃ C.在12 min~18 min内一定在不断吸热 D.在12 min~18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 8.一支刚用过的体温计,水银柱停留在38 ℃刻度处,如果不甩几下,仅用酒精消毒后直接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实际体温分别是37 ℃和39 ℃的人的体温,那么这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 ( ) A.37 ℃、38 ℃ B.37 ℃、39 ℃ C.38 ℃、39 ℃ D.38 ℃、38 ℃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9.某款疫苗需要2~8 ℃冷链车运输,交付时,由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疫苗的外包装箱可能会出现小水珠,此过程中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10.制作冻豆腐时,将一块豆腐放入冰箱的 (选填“冷冻”或“冷藏”)室内。两天后普通豆腐就变成冻豆腐了。解冻后切开,发现冻豆腐内有很多小孔,这是豆腐内的水遇冷先 成冰,解冻后冰又 成水造成的。 11.如图所示,注射器内密封有适量刚烧开的水,向下拉动活塞,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拉动活塞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 ,使水的沸点 。 12.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采用的是最先进的高效节水人工造雪设备和智能化的造雪系统,它们能在最合适的条件下造雪,保持最佳造雪效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人造雪是由雾化后的小水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形成的,这个过程会 热量。 13.蒸汽熨斗熨烫衣物时,通过加热使水 成水蒸气,然后在衣物纤维内 成小水珠,以软化纤维,达到平塑目的。 14.如图甲、乙、丙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是 ℃、 ℃、 ℃。 15.如图甲所示,将海波放入大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出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第8 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 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海波的温度将 (选填“直接下降”或“先不变,后下降”)。 16.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分度值为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