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节 大气压强 第九章 压强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压缩前内部 外部 压缩后内部 外部 衣服、空气 衣服 空气 空气 使袋子发生形变的施力物体:空气 讲授新课 我们的地球被几百千米厚的大气层包围,其中,大部分气体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几十千米高的范围内,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 1.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一、大气压强 讲授新课 交流探究: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讲授新课 交流探究: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2.大气压强的特点: 与液体压强相类似,在大气层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高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讲授新课 3.证明大气压强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格里克把两个直径约55.9cm的空心铜半球扣在一起,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分别在两个半球上各拴了8匹马向两边拉,结果很难拉开。但如果不抽去空气,两个半球轻轻一拉就开。 讲授新课 3.证明大气压强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大气压强的存在 同时也说明了大气压强值很大 讲授新课 那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呢? P P液 通过求出液体压强间接的求出大气压强的值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值,实验被称为托里拆利实验。 讲授新课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时,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760mm。把管子倾斜,或换更长一些的管子,或换其他形状的管子,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为 760mm。 讲授新课 · · A B 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60mm,根据液体压强公式,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ρgh =13.6x103kg/m3x9.8N/kgx0.76m ≈1.013x105Pa 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用字母P0表示。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x105Pa。 讲授新课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时,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760mm。把管子倾斜,或换更长一些的管子,或换其他形状的管子,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为 760mm。 讲授新课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时,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760mm。把管子倾斜,或换更长一些的管子,或换其他形状的管子,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为 760mm。 1)灌满水银:使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 2)说明大气压强等于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所产生液体压强的大小 3)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与管的粗细、长度、形状都无关,且水银柱的高度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不是指管倾斜时水银柱的长度,因此,管倾斜不影响实验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