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测试评价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4个大题,15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该现象中光发生了折射 C.黑板上主要发生漫反射,光在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小水滴,经反射、折射后就容易形成彩虹 2.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3.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4.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5.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点。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如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5分,共15分) 6.如图所示,这是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 现象;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这属于光的 现象。 7.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需要佩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8.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靠近书本观察文字,发现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文字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物镜的成像特点相当于生活中的 (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9.如图,把一支铅笔紧靠装满水的玻璃瓶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铅笔的像是 (选填“放大的”、“等大的”或“缩小的”),列举一个生活中与它成像性质相同的透镜: 。 10.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选填“凹”或“凸”)透镜,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 (选填“向外伸”或“向内缩”)。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第11题3分,第12题4分,共7分) 11.如图甲所示,这是渔民叉鱼的场景,请在图乙中完成渔民看到鱼在水中的像的光路图,同时标出入射角i;其中B代表渔民看到的鱼,A代表鱼的实际位置。 12.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射出的一条光线经P处的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向凹透镜的焦点方向。 (1)画出平面镜; (2)作出反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3题6分,第14题5分,第15题7分,共18分) 13.小明到泳池游泳时发现池底比不注水时要浅。小明探究“水中物体的深度和它的像的深度有什么关系”时,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a和b、刻度尺,实验步骤如下: A.把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 B.将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D.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读出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 (1)b的像到水面距离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