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81311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第13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754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3课,作业,分层,课时,第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cover
第13课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分层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1.读拼音,写词语。 习guàn    花pǔ    yán   酸 花ruǐ    sōu   集 qiū yǐn    出bǎn    jiē   段 二、填空题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作者想要证明的观点是   。为此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是   、   和   。每个事例都是先   ,接着   ,最后   。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2)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指   ,“!”是指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   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是一个   句式。“偶然的机遇”说明   。“只能给……”又说明   。 5.根据意思写成语,并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1)指某事常常见到,不足为奇。    (2)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    (3)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4)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配对儿。    (5)选词填空。 ①“故圣人   ,睹始知终。 ②夏日里的故乡,偶尔烈日当空也能下着绵绵细雨,可对于我们却是   的事情。 ③“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  ———。 ④面对困难我们只有   地找寻战胜他们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三、单选题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司空见惯 习惯成自然 B.见微知著 臭名昭著 C.有所建树 高屋建瓴 D.源远流长 追根求源 7.这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 A.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 C.引用著名科学家说过的话。 D.首尾呼应的写法。 8.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三个事例,一步步揭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道理。 B.“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直观形象地表述了出来。 C.课文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很有代表性。 D.发现问题容易,深入质疑与研究不容易,但前者是成功的关键。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代大思想家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悟出了道理。 B.只要我们万众一心,锲而不舍,心中的鸿鹄之志,终必得成! C.万物运转,各有规则,但追根求源,不外有二:一为时间,一为空间。 D.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见微知著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们去破解。 10.下列对“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A.这句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B.这句里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C.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句说把标点符号“?”改成“!”,就能找到真理。 四、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