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百花园》第4课时《对花》 【教材分析】 《对花》是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百花园》第4课时欣赏课。管弦乐《对花》这首乐曲的主题采用的是河北沧州地区的民歌《对花》和《放风筝》的旋律。全曲以多变的节奏、对置的音色和丰富的力度变化描绘出对歌场上欢腾热烈的场面:一连串喋喋不休的反复音调像是场外熙熙攘攘的助威呼喊,把对歌场闹翻了天。中部插入的慢板则是手执竹板击节入场的女子表演“落子”(莲花落)的舞蹈场面。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和乐器音色的特点 (二)艺术表现 能鉴赏音乐并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哼唱主题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肢体语言简单的表现作品。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验音乐中描绘大自然百花之美的奇妙,体验“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生活”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拓展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鉴赏音乐并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哼唱主题音乐。 2、简单了解分析作品的结构形式 (二)教学难点: 1、能鉴赏音乐并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哼唱主题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教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少数民族的歌曲都是反映了什么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少数民族的歌曲来源于生活,多反映生活中的场景和现象,比如河北民族《小白菜》就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场景,还有些民歌是赞颂家乡、赞颂劳动、赞颂景物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作品是一首河北民歌改编,作品的名字叫作《对花》(书写板书《对花》)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感受音乐 (一)聆听音乐 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作品唱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中出现了那两种乐器?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管弦乐《对花》这首乐曲的主题采用的是河北沧州地区的民歌《对花》和《放风筝》的旋律。全曲以多变的节奏、对置的音色和丰富的力度变化描绘出对歌场上欢腾热烈的场面:一连串喋喋不休的反复音调像是场外熙熙攘攘的助威呼喊,把对歌场闹翻了天。中部插入的慢板则是手执竹板击节入场的女子表演“落子”(莲花落)的舞蹈场面。作品中出现了单簧管和长笛两种乐器,你们认识这两种乐器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下 预设:欣赏图片 教师:通过聆听大家说说它们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单簧管的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音色纯净,富于表情,清澈优美,低音区浑厚,低沉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适合表现各种音乐性格,无论是在独奏或乐队演奏中都极富表现力。“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婉约如冰澈的月光。而且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在交响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独奏乐器。 (二)分析作品 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我们聆听音乐,听到单簧管时模拟单簧管的演奏姿势,听到长笛的时候模拟长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