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2598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73413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夏朝 商朝 周朝 西周 东周 (前1046年———前771年)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东 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战 国 春 秋 春秋,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目 录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孔子与老子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一、列国纷争 ◎春秋列国形势图 (一)春 秋 起止时间: 起始标志: 时代特点: 春秋五霸: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平王东迁 争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目的: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小诸侯国 匈 奴 燕 楚 秦 晋 赵 魏 韩 三 家 分 晋 齐 田氏代齐 燕 楚 秦 战国初期形势图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战国形势图 (二)战 国 起止时间: 起始标志: 时代特点: 战国七雄: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兼并 齐、楚、秦、燕、赵、魏、韩 材料一:春秋霸主之所以不以吞并其它诸侯国为战略目标,归根到底是由分封制居于社会结构主导地位。对于霸主来说,灭掉对方,使其变成自己手下的卿大夫的封地采邑,与敌国屈服、俯首贡纳,这两者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 ———整理自晁福林《论春秋霸主》 材料二: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战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战国策〉书录》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 问题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 材料一:春秋霸主之所以不以吞并其它诸侯国为战略目标,归根到底是由分封制居于社会结构主导地位。对于霸主来说,灭掉对方,使其变成自己手下的卿大夫的封地采邑,与敌国屈服、俯首贡纳,这两者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 ———整理自晁福林《论春秋霸主》 材料二: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战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 礼崩乐坏,战争激烈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陪臣执国命 结合教材正文与地图,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三)华夏意识 华夏认同增强,华夏族分布更广泛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三)华夏意识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戎 东夷 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族 在频繁往来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感 华夏认同 民族大融合 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 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 (一)经济发展 1.农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考古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都江堰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5 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