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4975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44687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制度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 隋唐制度的变化 创新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目录 一、选官之权归君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二、相权的分割与皇权的强化 ———三省六部制 三、中央财政汲取能力的提升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核心概念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关键问题 1.隋唐时期的选官、行政和赋役制度有何变化与创新之处? 2.制度变化对隋唐乃至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选官制度 血缘关系 商周时期 世卿 世禄 军功 战国-秦朝 品行才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军功 爵制 察举制 隋唐至清 阶段 标准 方式 世袭 建立军功 推荐 ? ? ? ? 【材料】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乐府诗集》 【历史纵横】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干扰选拔 一、选官制度 1.魏晋———九品中正制 背景: (1)汉末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 (2)抑制地方大族,集权中央; (3)察举制自身弊端,不适应选拔需求 选拔标准 家世、品德、才能并重 家世(西晋) 影响: 选拔方式: 高门(上品) 寒门(下品) 材料三: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1)初期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 (2)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一、选官制度 2.隋唐———科举制 背景: 材料五: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①寒门庶族地主势力崛起,要求打破门阀政治 ②统治者要求巩固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③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①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创立: 发展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 殿试 思考 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有什么影响? 学思之窗 材料一: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