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5959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17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211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无锡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喜爱小调民歌,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小调的基本特点。 2、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无锡景》,学习用方言演唱片段,并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3、能够识别小调体裁,分辨江南民歌小调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影响民歌特点形成的因素。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听、唱、演等方式体验小调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辨别江南民歌小调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体验:温故而知新 1.视频导入 2.聆听三段民歌片段 (1)有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哈腰挂》 (2)有高亢嘹亮的山歌《上去山高望平川》 (3)聆听教师范唱江苏小调《无锡景》———初步感受《无锡景》歌曲风格、揭示课题。 二、《无锡景》新课教学 活动一 学方言比腔调 1.聆听老师朗读方言版歌词,寻找有趣的衬词。 2.看歌词,学方言 (1)《无锡景》的歌词极具地方韵味,跟随教师逐句模仿方言发音,感受“吴侬软语”的同时,发现其咬字发音“靠前、柔软”等特点。 (2)有节奏的跟读歌词方言,重点念“唱拨拉”、“ 细细道道” 活动二 唱韵味传经典 (1)学唱第一段 教师范唱,学生用柔和的音色逐句模仿跟唱,感受歌曲旋律的婉转柔美。 (2)品味一字多音 引导学生找找歌曲中弯弯绕绕的地方,逐个学唱并了解“一字多音”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3)找出衬词 歌曲中时常出现“呀、末”等衬词,尤其是乐句的末尾;歌词与生活用语结合紧密,没有具体的意识,但是能一下子拉近歌者与听众的距离,听起来更亲切柔和。 活动三 品旋律悟真情 (1)跟随琴声,用“la”边模唱边画旋律线 (2)品味装饰音 ①学习上波音、学习前倚音 (3)师生PK好声音,引导学生表现出江南才子的儒雅、江南女子的柔美,同时关注音色,把歌曲的婉转流畅、情感细腻表达出来。 (4)了解歌曲结构特点、乐句划分 《无锡景》具有分节歌的特点,“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曲式结构。 (5)认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6)感受二三度、上下曲折迂回的旋律行进方式:小波浪形级进,探究与“吴侬软语”相关联的“依字行腔”。 小结: 上波音,前倚音这些装饰音加上一字多音,旋律波浪形级进,这些音乐手法以及方言、衬词的运用,把歌曲的婉转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7)完整看《无锡景》歌舞视频 三、发现·传播 (1)认识小调的概念及民歌独特的创作与传播方式。 (2)《无锡景》清末就已经流行于江南一带,原歌词长达十余段,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成为在江南乃至在全国都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首时调小曲. (3)民歌是不能忘怀的乡音,就像《无锡景》一样,歌声里的无锡,一首歌、一座城、一段故事,总有一首歌,让你想起无锡!最后老师想和你们分享我的家乡的一首民歌《对鸟》。我记得小时候趴在外婆的背上,经常听她咿咿呀呀地边唱歌边干活。久而久之我也学会了这首民歌《对鸟》。长大后我离开家乡求学,工作。每当需要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就会唱这首歌。因为这首歌告诉我,我来自哪里。我也想通过这首歌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来自浙江温州。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唱起家乡的民歌,告诉更多人你来自哪里!下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