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9785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959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
  • cover
9 桃花源记 课题 桃花源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见课本P54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品味作品的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 体会“桃花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成语“世外桃源”描述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随着陶渊明的足迹去探访桃花源。 板书: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了解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被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喜爱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作文,描绘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渊明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象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学生标注节奏、扫清文字障碍。 课件出示 邑人(yì) 间隔(jiàn) 语云(yù) 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 舍船(shě) 屋舍(shè) 豁然开朗(huò) 便要还家(yāo) 学生标注注音重点字,并动手书写识记。 2.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朗读 师:反复诵读文章第1段,仔细琢磨诵读时在节奏上有怎样的变化。 预设①:好像越来越快了。 预设②:我感觉在读到“渔人甚异之”一句时,会慢下来一点。 师:能否说一下你感觉会慢下来一点的理由。 预设①:因为这个句子是作者向读者交代渔人的心情,比较客观,读起来就慢悠悠的。 预设②:我补充一下,渔人感到惊奇是因为看到桃林、落花那些不同寻常的景色,正因为太惊奇了,所以他就想急着找到这片桃林的尽头,那么他的心情肯定是急切的,所以读“复前行,欲穷其林”时又要加快,而“渔人甚异之”一句的慢是为这一句的加快做铺垫。 师:这其实就是蓄势。 明确:第一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是时间、地点和身份的交代,所以按正常的、舒缓的节奏朗读。到了“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时,我的朗读节奏还是缓慢的,因为我想象着渔人是沿着那条溪走啊走,慢悠悠的,以致他走了多少路都忘了,他或许是悠闲的,所以读起来也不能快。可到“忽逢桃花林”一句,一个“忽”字,让我惊觉起来,出现什么特殊状况了吗?有点好奇。读下去果然,这桃林越来越让人好奇,越是好奇就越想看个究竟,我觉得渔人的步伐也加紧了,我情不自禁中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了。 师:“渔人甚异之”,应该怎么读? 预设:这是作者的叙述,只是交代渔人的情况,所以节奏回到正常。后面,他的脚步肯定是越来越快的,急切想找到这片桃林的尽头,他根本停不下来,所以要快。 师:那朗读节奏的变化与句式有没有关系呢? 预设:是不是读起来舒缓一点的都是相对长一点的句子,像“武陵人捕鱼为业”“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而短句都会读得急切一些,甚至会越来越快。 师:朗读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其语速的快慢舒缓,跟语言的形式有关,与内容本身的节奏也有关,也可能与叙述视角有关。 学生放声吟诵感受美,然后教师指名一二生朗读,其他学生从音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