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95155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 培优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10464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氧化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 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冬季森林火灾频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关于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主要目的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所致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2.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3.燃烧现象非常常见,下列四幅图中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 B.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要有氧气 C.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图四是实验中所用的药品,白磷保存方法正确的是图B 4.火折子被誉为古代的“打火机”(如图),其制作与使用方法如下: ①将棉花、松香、硫磺等可燃物混合 ②将混合后的可燃物卷起、压实、捆紧 ③点燃后装入竹简,竹简盖子上有小孔 ④使用时取下盖子,吹一下就能复燃 其中有助于燃烧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而着火,而火势不太大时,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用干布擦净 B.用湿抹布扑盖 C.用水浇灭 D.用灭火器灭火 6.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如图铜片上加热,火柴头先燃烧。对该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B.火柴头着火点比火柴梗低 C.火柴梗燃烧需要更多的氧气 D.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8.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B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水的质量和体积都增大 B.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C.该实验能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一定不超过100℃ D.在B处时火柴不燃烧是因为湿润的水蒸气降低了火柴的着火点 9.如图所示,南南把一条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第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接着将这条粗铜丝马上罩在第二支蜡烛的火焰上,蜡烛却能继续燃烧。则第一支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是粗铜丝能(  ) A.隔绝空气与可燃物 B.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10.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沾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所起的作用是    。 (2)反应开始后便撤离酒精灯,混合物仍呈红热状态,直至反应结束,说明该反应是一个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2.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的灭火原理填入。 (1)草原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