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95848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大象版)3.2 铁锈还是铁吗(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96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大象,铁锈
  • cover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 3.2《铁锈还是铁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铁锈还是铁?”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旨在教会学生从物体的表面特性和内部性质两个层面全面识别和区分物体的不同形态。此前,学生已在前一节课中接触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变化,可以通过对其颜色、气味、形状等直观表征进行比较观察。然而,要准确判断是否生成了全新的物质,则需要进一步探析其内在物理特性和化学属性的演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将全方位地对比研究铁与铁锈这两种看似关联却又实质不同的物质,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与实验,揭示两者在外观特征及内在属性上的显著区别。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基于充分的证据和理据,得出铁锈并非原始铁的状态,而是铁经氧化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这一科学结论。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物质变化本质规律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初步的化学变化有一定了解。在前一节课中,他们学会了通过观察物体的颜色、气味、形状等外部特征来识别物体的变化。然而,对于物体内部属性变化导致产生新物质这一深层次的科学原理,可能仍停留在较为初级的认知阶段。 2. 认知能力与思维发展: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简单的因果关系推理。但在理解和掌握铁锈是铁氧化后的全新物质这一抽象概念时,可能需要借助直观的实验、模型和实物演示来辅助理解。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基本遵循实验步骤进行观察和记录。但在设计和执行复杂的对比实验,如探究铁与铁锈的物理化学属性差异时,可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协助。学生可能对铁锈化这一化学反应过程感到抽象难懂,对物质变化的本质缺乏深入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分组实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手操作、亲眼见证铁锈的形成过程,从而加强理解;并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基于证据的科学结论。 三、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能对比研究铁与铁锈的不同性质,知道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科学思维: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3)探究实践:学会从物体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方面比较物体的变化。 (4)态度责任:激发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铁片、铁锈、放大镜、滴管、水、铁锤、磁铁、电池、导线、小灯泡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比研究铁与铁锈的不同性质,知道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难点: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六、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铁生锈吗?铁锈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生锈的铁门、铁锁、铁钉、用手擦拭过铁锈留下的痕迹等图片) 生1:铁锈是红棕色的。 生2:铁锈长在铁表面上,薄薄的一层,一碰就碎了。 生3:铁锈很脆弱,不像铁很硬。 师:那铁锈还是铁吗? 生4:不是,它应该是铁变化后产生的新物质。 生5:铁锈名字里带有铁,应该还是有铁的成分吧。 生6:我们知道铁是可以导电的,如果能用实验证明铁锈不导电,就能证明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 (2)计划组织。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提出自己的假设。我们可以根据学过的关于铁的性质的知识,小组讨论制订研究计划,对比铁和铁锈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性,再来判断铁锈还是不是铁。 (学生分组讨论制订研究计划)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研究计划? 生1:我们会对比它们的颜色、光泽、硬度、结构等…… 生2:我们想看看它们能不能渗水…… 生3:还可以看看它们会不会导电…… 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