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98175

5.《雷雨(节选)》课件 (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5318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雷雨(节选),课件,35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雷雨》 曹 禺 导入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 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个人的体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年仅23岁的曹禺的处女作,竟成为这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眼中的“丰碑”式的巨著呢 教学目标: 了解曹禺的有关情况,了解《雷雨》在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了解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明确课文结构及戏剧冲突。 品读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 认清资本主义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一、基本知识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 戏剧三要素:戏剧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 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的艺术形式。 话剧中,人物语言(对话)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靠对话来实现。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一些注意点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 写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鲁大海的人物形象。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用了五年时间,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文学季刊》1卷第3期。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三一律 西方戏剧理论家提出“三一律”: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集中的地点:周公馆的客厅 集中的时间:同一天午后至午夜 集中的事件: 周鲁两家关于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中国话剧的形成 3.定名: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将其定名为话剧,以统一有关这个新的艺术形式的多种不同称谓,并使其区别于中国传统戏曲。 2.发展:1920年,以上海新舞台上演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和民众戏剧社的成立为标记,话剧正式走上中国舞台。当时称“爱美剧”“白话剧”。 1.开端:1907年在东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东京上演《黑奴吁天录》,这时称为“新剧”或“文明戏”。 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萬家寶),湖北潜江人。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 中学毕业后,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就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1935年发表《日出》,继而又发表了《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解放后,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二、赏析课文 戏剧鉴赏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