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05829

2.5问题研究如何“藏粮于地” 课件 (共30张PPT)

日期:2025-11-1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200566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问题,研究,如何,藏粮于地,课件,30张
  • cover
(课件网) 问题的提出 … … … …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如何理解藏粮于地“,如何才能做到”藏粮于地“? … … … … 问题研究 如何“藏粮于地” 新课标选必三 2 019 理解“藏粮于地”的含义 提出当地“藏粮于地” 的可行方案 剖析历史和现实中“藏 粮于地”的案例 分析提出“藏粮于地” 战略的原因 研究 思路 学习目标 1.结合图表和实例,理解“藏粮于地”的含义。 (人地协调观) 2.结合实例,简述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结合区域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藏粮于地”的措施。(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前提检测 1.粮食总产量怎样计算?影响因素。 2.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 增加粮食总产量 粮食的跨区调剂 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 建立粮食储备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 “藏粮于仓” “藏粮于仓”即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蓄水池"的作用。现代粮食储备除延续历史上的救荒功能外,还具有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等功能。 中央储备粮 “藏粮于地” “藏粮于地”强调的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广义上看,它有三层含义。 一是确保具有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面积。这些具有生产能力的耕地可以暂时不种但不可以减少。 二是同等面积的耕地要生产更多的粮食,也就是保护和提升耕地的质量,不能使耕地生产能力减退或受到破坏。 三是在粮食生产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让退化的耕地休养生息,从而保障和提升耕地的生产力;一旦出现粮食紧缺的状况,这些耕地可很快恢复粮食生产,满足国内粮食需求。 含 义 明 晰 1.与“藏粮于地”相比,“藏粮于仓”的粮食储备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区别 藏粮于地 藏粮于仓 储备对象 实际产出的粮食数量 投入环节 粮食生产 粮食仓储 本质 2.在已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藏粮于地”的关键是_____。 自问自解 保护 数量和提升 质量 保证 数量上的供应 耕地所具备的 提升耕地质量 粮食生产能力 耕地 耕地 粮食 ”藏粮于地“的含义 互问合解 1.我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变化特点是什么? 2.国内外米价差距对我国粮食进口有何影响? 结合教材P55资料2和相关图表数据,分析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有利条件 ”藏粮于地“的背景 资料2“藏粮于地”基于以下认识:一是粮食供应充足,可以有富余的耕地用来休养生息;二是耕地质量降低的问题突出,确实需要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的策略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总体上未出现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 然而,在过去数十年中,为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农业生产一直沿循高投入、高产出模式。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产的同时,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含量偏低,耕地生产力下降等退化问题。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使耕地从质量不高的“亚健康”状态中得到恢复,对于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保障能力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又面临粮食产量、粮食库存量和粮食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局面。国内粮食库存增加导致仓储补贴负担较重;粮食生产成本高于进口成本,使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充足的时机,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藏粮于地“的背景 背 景 分 析 1.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