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06529

2.2 构造地貌第2课时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学案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6-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8次 大小:12915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地理,高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结合实例,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了解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情境] 阅读教材P.30—P.31“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图文内容。 任务1: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地表形态从哪些方面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 任务2:山地地区为什么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 任务3:在山区,交通运输线一般是如何布局的? 任务4:交通运输线翻越山地时采用“之”字形或“S”形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5:桥隧比是指公路和铁路建设中,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能够建设高桥隧比的交通运输线得益于什么? 1.山地的特征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山区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及原因 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交通扶贫是突破富民兴业瓶颈的重要举措。我国某地区初步构建了“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下图示意该地区公路网(局部),图中鞍部段公路曾提出隧道方案进行比选。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段公路线沿村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利于居民出行 B.降低施工难度 C.减缓道路坡度 D.绕开山地地形 2.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  ) A.旅游业的需要 B.资金预算有限 C.施工技术不足 D.公路运量太小 展线的实质是通过修建盘山线路降低线路坡度。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将会被取代。下图是“关角展线群及新关角隧道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促使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地形 B.经济 C.社会 D.技术 4.有专家认为,关角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原因是( ) 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 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D.保护野生动物迁徙 我国西南某高速公路(下图)地处乌蒙山区,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新建半幅路面而成。上、下行车道相互交叉盘绕成“麻花辫”状。据此完成5~6题。 5.新公路选线主要考虑( ) ①复杂的地形条件 ②减缓坡度 ③干热多焚风 ④节省投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高速公路的桥桩最可能架设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目标二:结合实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情境1] 教材P.32活动材料。 任务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 任务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情境2] 川藏铁路是国家五条进藏路线之一,被称作“最难建的铁路”。同为进藏大通道,相比“天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要短100余公里,但建设周期更长、投资更是数倍,一公里的造价约为1.55亿元,将在2026年通车。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线路全长1838千米,设计速度160至200千米/小时,其中成都到雅安是双线,设计时速是200千米每小时,雅安到拉萨是单线,设计时速是160千米每小时。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及沿线地势变化图。 任务1: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看,川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任务2:川藏铁路从建国初期就开始勘察,但直到2014年才投入建设。与初期勘察时相比,目前修建川藏铁路有哪些利条件? 任务3:从自然原因看,川藏铁路与青藏铁路相比,建设周期更长、投资更大的是哪条路线? 任务4:成都到雅安及雅安到拉萨两段采用单双线不同设计,且设计时速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 西安—成都之间的交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