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11282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4-06-1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7次 大小:3256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必修,选择性,2019,生物,生态系统
  • cover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碳循环过程和生物富集现象,明确研究碳循环过程和生物富集现象的意义。(科学思维) 2.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理解土壤微生物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逐步完善生态平衡观。(生命观念) 3.通过探究学习掌握碳循环、生物富集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掌握模型分析、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科学探究) 【自主预习】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 元素 ,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 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到 非生物环境 的循环过程。 2.特点 (1)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 生物圈 ,物质循环具有 全球 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物质在生态系统中 循环往复 运动。 二、碳循环 1.主要形式: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二氧化碳 的形式进行。 2.特点:具有全球性。 3.过程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 光合 作用或 化能合成 作用。 (2)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 呼吸 作用。 ②分解者的 分解 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等的 燃烧 。 三、生物富集 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 元素 或 难以降解 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 超过 环境浓度的现象。 2.特点:沿着 食物链 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 顶端 ;具有 全球性 。 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 载体 ,使能量沿着 食物链(网) 流动;能量作为 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之间循环往返。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材料:鲸起万物灭,鲸落万物生,一条鲸鱼在海洋中死亡,庞大的身躯经过一系列的演变,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鲸落从盲鳗、睡鲨等食腐动物的吞食开始,到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入驻,接着鲸骨的脂类在厌氧细菌的分解中释放硫化物,一些硫细菌可通过氧化这些硫化物来制造有机物,为深海贻贝、蛤和海蜗牛一类生物提供营养。最终,鲸的遗骸作为礁岩,成为一大批海洋生物的宜居场所。鲸落是一种生命的奇迹,是地球上最壮美的重生。 问题探讨: 1.鲸鱼细胞中的核心元素是什么?它主要来自哪里?鲸鱼死亡后该元素又去了哪里? 提示 碳元素。来自摄取的有机物。该元素回到非生物环境。 2.鲸落后尸体有什么作用? 提示 尸体落入海底的过程长达数月至数年,会为多种生物,包括深海鱼类、甲壳类、多毛类,还有各种细小的生物提供食物。鲸的遗骸作为礁岩,成为一大批海洋生物的宜居场所。 任务1 认识碳循环和生物富集 活动1 认识碳循环和生物富集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下图所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碳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是什么? (2)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什么形式传递? (3)碳从生物群落进入非生物环境的生理过程有哪些? (4)生态系统中产生CO2的非生物途径有哪些? (5)化石燃料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对环境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6)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的循环有什么共同特点? (7)请结合图示分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将下表补充完整。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图示 形式 以有机物为载体 因元素不同而异 特点                范围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         ②物质是能量沿         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返的    ④连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成分是         提示 (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单向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