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11.2 滑 轮 第2课时 滑轮组 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科版 第2课时 滑轮组 课时计划 课时划分说明:本节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共有两个主题: 1.动滑轮及其应用;2.定滑轮及其应用。第二课时一共有两个主题:1. 滑轮组及其绕法;2.滑轮组的应用。 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 1. 知道滑轮组的作用及分析方法。 2. 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3. 知道滑轮组的受力分析。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滑轮组的作用及分析方法、滑轮组受力分析。 2.难点:滑轮组受力分析。 第2课时 滑轮组 有什么方法既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课堂引入 观察思考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1.滑轮组 滑轮组特点: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一、滑轮组 观察思考 想一想:还有别的绕线方法吗? 一、滑轮组 观察思考 (1)由里向外绕 滑轮组绕线方法 (2)每个滑轮必须且只能绕一次绳子 (3)最多两种绕法: 挂下面挂钩向上绕 挂上面挂钩向下绕 想一想:如何绕线?最多有几种绕法? 一、滑轮组 观察思考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讨 论 一、滑轮组 观察思考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 试一试 一、滑轮组 观察思考 F F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讨 论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一、滑轮组 观察思考 同一根绳上拉力相等,即左右两绳拉力均为F G总 F 又由力的平衡,可得 2F=G总 即有两段绳子承担物体和滑轮的总重 相比于所提升的重物,动滑轮通常很轻, 其所受重力可以忽略。则:F= G物 回顾动滑轮,若考虑滑轮重力,F=?如何用力的平衡解释? F= G总= (G物+ G动) F 那么每一段绳子分担: G物 G动 2F 同一根绳,各段绳拉力相等,则若动滑轮上有n段绳子承重,则F= G总,每段绳子移动距离h,n段绳子移动nh最后全给到自由端,所以自由端一共移动S=nh。时间相同,则v=nv物。 n表示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 由于弹力需要直接与物体接触,若将动滑轮与物体看成整体,则应数直接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段数 动 动 3段 h 2段 = G总 1 3 = G总 1 2 自由端 自由端 S=3h S=2h 一、滑轮组 1.力的关系:F= 2.距离关系S=nh 3.速度关系v=nv物 一、滑轮组 方法总结 物重远大于滑轮重力。 G = h = F=100 N s=10 m F= s= G=100 N h=10 m F=100 N s= G = h=10 m F s= 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10 s 的时间 50N 20m 300N 3.33m 300N 30m 8m 练习1 一、滑轮组 典型例题 G = h = F=100 N s=10 m F= s= G=100 N h=10 m F=100 N s= G = h=10 m F s= 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10 s 的时间 65N 20m 270N 3.33m 270N 30m 8m 讨论:若每个滑轮重30 N,结果又如何? 练习2 一、滑轮组 典型例题 答案: 练习3 用画线代替绳子,画出图中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一、滑轮组 典型例题 答案: 练习4 用画线代替绳子,画出图中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一、滑轮组 典型例题 练习5 用画线代替绳子,画出图中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一、滑轮组 典型例题 第2课时 滑轮组 课堂小结 1.力的关系:F= 2.距离关系S=nh 3.速度关系v=nv物 滑轮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