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青岛版《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学生学习算法的基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探寻生活中的算法案例了解计算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机算法的特征。通过具体案例的体验、分析,学生可了解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特点,讨论、思考某些生活算法的关键环节和改进方法,以实现学生计算思维的养成。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算法这个概念既抽象又枯燥,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并理解。 【教学目标】 1.掌握算法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原理,理解计算机执行算法的过程。 3.理解算法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算法的学习感受问题分析的严谨性,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重点与难点】 1.掌握算法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原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液体互换】现有两瓶不同的液体需要进行互换,你将采取哪些方法及步骤 【把大象装进冰箱】 要把大象装进冰箱,你将采取哪些方法及步骤?通过以上两个小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而不同的算法又直接影响到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算法的概念》 积极思考问题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算法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核酸检测、电器说明书、乐谱、菜谱等等活动一、生活中的算法 算法实例一:曹冲称象 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巧妙地给大象称量了体重,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呢?曹冲称象的步骤是怎样的? 师:总结领悟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算法实例二:烤肉 一家三口在户外野餐。只有一个烤肉架,正好能容纳两片烤肉。已知烤一片肉的两面需要20分钟,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烤完3片肉? 活动二:算法的特征以烤肉算法为例,讲解算法的特征 1、输入项:执行算法时,从外界获取的必要的初始量等信息(烤肉架、烤肉、夹子、食用油) 2、输出项:至少1个,或多个输出结果(烤肉这道菜) 3、有穷性:算法在有限的执行步骤之后必须终止(烤肉,有三个步骤) 4、确定性:精确运行(每个步骤目标明确) 5、可行性:指令必须明确,执行唯一路径(每个步骤目标明确,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最快30分钟可完成烤肉)判断题,巩固对算法特征的理解 活动三: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原理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能够被人们所理解,但当遇到需要精确控制和大量运算的问题时,人工运算就有些费时费力,所以我们就需要把算法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出来,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原理是什么呢?计算“123+321=?”的具体步骤?人是如何完成运算的呢? “123+321=?”算法的过程。引发学生思考:“阿尔法狗”(AlphaGo)是第一个战胜人类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未来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说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弱人工智能VS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拓展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四个应用方向: 1、计算机视觉(AI诈骗) 2、语音识别 3、自然语言处理 4、专家系统/推荐系统流,确定优秀答案。 小组讨论、交流,列举生活中应用算法的例子。【合作探究】学生讨论交流,说出步骤。 同桌两人讨论并给出算法,师生优化对算法的概念理解,明确要尽可能找到最优算法。学生思考小组推选代表,班内交流,确定优秀答案。 【合作探究】结合阅读“一点通”,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在班内分享。 实践创新 甲、乙、丙、丁四个人过桥,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因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