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23790

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案

日期:2024-11-28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89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美,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绘画
  • cover
课 题: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透视现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全套教材中,本课的知识概念相对独立,但学习本课会为学生今后学习空间、立体造型等方面的知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建构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让学生初步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本课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避免对概念性知识的枯燥讲解,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和理解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他们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现象表现立体空间,在创作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地关注局部细节,容易把景物画歪。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建构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PPT等。 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在本课中,充分利智慧课堂的互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并尝试进行创作,用智慧课堂的交互功能,通过展示课件跟进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从单纯的平面感受,提升到声音、视频动态画面等冲击力大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评价环节,学生将作品拍照上传平台,全面的展示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情况,组织纪律 二、导入新课,分析透视 教师出示两张风景图片,一张平面的。一张有透视现象的。 提问:哪张图片给你的空间感更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透视现象) 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得出:有透视现象的那张图片空间感更强烈。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图片。提问:为什么它给你的空间感更强烈? 学生回答:画面中的景物越来越小,最后都变成一个小点了,所以空间感很强。 小结: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高大、宽阔,离我们远的物体比较低矮、窄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板书:透视现象。 三、名作欣赏 体会美感 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现象会产生强烈的空间感。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村道》:这幅画是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作品,他运用透视现象描绘了一条乡间小路,看到这副作品,你有怎么样的感受?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做个游戏,了解概念 如何在绘画中表现透视现象? 将板书补充完整: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师:给大家介绍两个新朋友,它们一个叫视平线,一个叫消失点。它们藏在画面中,你能找到它们吗? 出示视平线、和消失点的卡通形象及语音: 我叫视平线,是与你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平视时,我与地平线重合。 我叫消失点,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这个点就是我。你能找到我吗? 学生在黑板上的图片中标出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 五、对比观察,谈谈感受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先标出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然后与其他同学手中的图片比一比,看看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