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25460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843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统编,语文,八年级
  • cover
教学设计 学 科 初中语文 年 级 初三 教学形式 讲授 课题名称 《昆明的雨》 学情分析 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已经学习过散文,知道散文的特点。而作者汪曾祺如话家常、平淡有味语言表达,本文大量关于“食之美味”的生动描写一定让学生兴致盎然。在一定散文的知识的沉淀和铺垫中,老师可以大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圈点批注、反复朗读加以品味和学习本篇课文。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散文单元,散文就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昆明的雨》,没有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副画写起,讲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一展开。信笔所至,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始终贯穿一条情感的主线,那就是对昆明生活的热爱与念想,描绘出鲜活、立体、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让人流连其中、缱绻沉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抓住散文特征,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赏析品读文章精彩词语、语段;把握情感主线,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品味“景美”“味美”“情美”“人美”的散文独特韵味。 2、过程与方法:用小组合作法、圈点批注法、反复诵读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去感受感悟,感悟表达,展开思维训练。 3、情感价值与态度: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在充分把握散文特点的情况下,赏析文章的“美景”“美味”“美情”“美人”,美美与共,成美达人。 难点: 教学难点跟自己的生活有效勾连,深刻细致赏析佳句美段。 教学策略: 用小组合作法、圈点批注法、反复诵读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去感受感悟,感悟表达,展开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初读———寻找动情的昆明的雨 (三)细读———寻找昆明雨季时舌尖上的菌子 (四)赏读———寻找昆明沉沉雨中不为人道的的世故人情 多媒体展示:“我想把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老师提问:为什么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联系7年级学习朱自清《春》关于雨描写的句子,对比出昆明雨的用词。 师生明确:修辞、颜色、视觉、味觉、标点符号等方面着眼。老师提示,本文段有三个感叹号,表达作用?在朗读过程中要做怎样处理?反复指导朗读中,学生读出神韵。 老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此段要抒发的情感。 快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昆明雨总特点的句子。 学生先从生活经验得到关于“明亮”“丰满”的特征,继而回归文本找出向匹配的句子。抓住“浓绿”“饱和”“旺盛”“让人舒服”等词语对应,便可得出结论。 一学生朗读第七自然段。 小组合作,谈谈这段看似普通平淡的文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齐读第11自然段。 师生明确:本文写于1984年5月19日,改革开放的春风响彻中国大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望空前绝后,所以文章前面部分用充满美感和诗意的笔触极尽追怀美好生活,但是四十年前的1944年正是日本侵略中国,国共两党内战不休的时候,百姓生活流离失所,民生凋敝。那一个下着沉沉大雨的上午,汪曾祺和友人一定谈论了很多家事、国事、天下事。情感也一定完全不同。 执教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了用特级教师肖培东的课堂讲授法,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 本着“心中有人,眼中有生”的思想,让学生连接自己生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深刻体悟后积极表达《昆明的雨》这篇散文的真美、大美,情韵绵长。慢慢教、浅浅教,浅到深处聚集起来就是高度。 板书设计 分层作业设计 找汪曾祺《故乡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