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26075

第二单元 5.审美自律 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说课稿.pptx

日期:2024-05-21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745564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单元,审美,自律,课件,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案 执教人: 教材及教学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艺术风格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书法、美术风格和 形式演变的规律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书法绘画只有粗略的了解。 具备自主研究、鉴赏的能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在,高中学生一般对中国古代绘画都没什么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作品的新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规律。 2.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 3.感受中国书法、国画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讲授法、比较式鉴赏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美术风格发展的规律和艺术家对自我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难点:中国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出示“天下三大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请同学们观察,同是一种书体,为什么区别这么大?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艺术家的自我与个性并不被特别重视,一定时期的美术有一定的形制和样式,那时的艺术家通常只能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当美术家在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便成为他们主动追求的目标,这就是“审美自律”的内涵。从而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书法与审美自律 1.鉴赏王羲之《兰亭序》,分析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作品中出现了20个之字,可以随意调换位置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兰亭序》的创作是一种即兴的创作,是不可复制的,是一种相当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也更加凸显了艺术家的自我与个性。 2.鉴赏颜真卿《祭侄文稿》,这篇文章记录了什么,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3.鉴赏苏轼《黄州寒食帖》,苏轼的人生境遇是什么样的?他又是如何面对的?(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苏轼仕途坎坷,被贬黄州第三年写下的《黄州寒食帖》,苏轼面对人生的坎坷,都已乐观的心态面对,就像这幅作品一样,不需要字字精美,不完美才是人生,他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因此他追求的是意造,张扬自己的意志,对于具体的点画的书写,从不斤斤计较,不推求一笔一画,这是他的一个基本的艺术理念。 总结: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字法、笔法、章法、墨法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二)美术与审美自律 1.比较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完成以下图表中的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 早春图 萧湘奇观图 作者身份 皇帝宠爱的画师 普通朝廷官员 构图 全景式、三角形 半铺式、长卷式 笔触 线 点 欣赏对象 皇帝 自己、普通人 绘画目的 取悦、歌颂皇帝 感而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是为了赚钱或者取悦他人而作。 2.教师总结并详细解析两幅作品。 欣赏《早春图》,引出郭熙将绘画与理论相结合的创作方式。讲解“三远法”。 并请学生找出作品中的“三远法 ” 位置。 欣赏《潇湘奇观图》,强调“米氏云山”中以点代线的特殊表现技法及作者只为表达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