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36324

1.5 物质的溶解(课件 20张PPT 全)

日期:2024-05-2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42062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质的,溶解,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5物 质 的 溶 解 导入 还记得《物质的构成》一节中,方糖是怎么变“没” 了的吗? 下面我们继续来探究吧 知识点1 物质的溶解性 1.教材第25页活动:蔗糖溶解的实验 展开 实验操作 将1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进行充分搅拌,静置 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的数量,充分搅拌,静置 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蔗糖全部溶解在水中 一部分蔗糖不溶解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既指一定量的液体,也指一定的温度 2.溶解性的定义: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3.教材第25页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我们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 里的溶解性不同。例如,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而泥沙就难溶于水。 物质的物理性质 那么物质的溶解性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在室温下,在2只烧杯中都装有10毫升的水,分别加入4克的蔗糖和 食盐(氯化钠),并进行搅拌,观察两种物质是否都能完全溶解? 活动一: 食盐 蔗糖 食盐颗粒 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活动二: 在室温下,取2只烧杯,分别装有30毫升的酒精和水,加入5克的 硫酸铜晶体,并进行搅拌,观察是否能完全溶解? 水 酒精 水 酒精 说明: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硫酸铜晶体 活动三: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目的 条件控制 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研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同一种溶质、溶剂。同样质量的溶剂。 (1)烧杯中注入20毫升水,加入10克KNO3,室温下进行溶解。 (2)烧杯中注入20毫升水,加入10克KNO3,50℃下进行溶解。 室温下,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50℃下完全溶解。 其他条件一样,温度越高,溶解越多。 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归纳总结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释放热量呢? 思考: 取3只烧杯装入等量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然后向3只烧杯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硝酸铵和氯化钠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分别测量温度。 现象 氢氧化钠 溶解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硝酸铵 溶解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氯化钠 溶解时热量变化不明显,溶液温度 基本不变 说明: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我们已经通过蔗糖溶解的实验知道,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能够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深入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 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注意: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存在,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如下: 4.浓溶液和稀溶液: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 关系 (1)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 没有必然的关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 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 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剂、同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要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度 解 溶 溶质的质量 一定的温度 100g溶剂 饱和状态 我们常说的溶剂指的是水 溶解度的单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