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38555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备战2024年初中中考生物学复习抓重点考典型(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4580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细胞,复习,解析,原卷版,典型,重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和共,课本 P37-40) 1、显微镜的结构 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4)载物台:放置玻片 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5)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光线强 时选择小光圈,光线弱时选择大光圈。 6)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 面镜。 7)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 ,后方有粗、细准焦螺旋。 8)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大。作用:调节焦距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小。作用:调节焦距,调节物像清晰度。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 P37-39 的图要掌握 《重点掌握》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约 7 厘米偏左方、安目镜(直接安 在镜筒上)和物镜(旋进转换器上)。 2)对光: “三转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遮光器:选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 左眼看,右眼睁。通过目镜看到 白亮的圆形视野。光线:反光镜→通光孔→物镜→镜筒→ 目镜 3)观察: ①放置标本: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压:用压片夹压住玻片, ③降低镜筒: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 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玻片被 压坏或损坏镜头)。 ④升:左眼看 目镜,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⑤细调: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 清晰。 观察物像: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画图像,图中较暗的地方用细点表示。 看完低倍换高倍:当物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物像变大,视野范围变小,视野变暗(调节反光镜和遮 光器)。 4)整理与归放:升镜筒取下玻片,镜头用擦镜纸擦、物镜偏两旁、镜筒降最低 【显微镜操作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看完低倍转 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 温馨提示: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例如:目镜 10 倍,物镜 10 倍,放大倍数=10 X 10 =100 倍。 ②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 如:物“b”, 像“q”;物“上”, 像“ ”。 ③光线弱(标本色深)时, 用大光圈、凹面镜。 光线强(标本色浅)时: 用小光圈、平面镜。 ④在显微镜的视野左上方有一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就向左上方移动。 (同向法) ⑤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换光圈时,应转动 遮光器。 ⑥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范围变小,细胞数目变少、细胞体积增大、视野变暗。 ⑦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⑧视野看到有一个污点,污点可能在 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如何判断:转动目镜,若动则在目镜上; 若污点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则在玻片标本上;若污点不动,则在物镜上。 ⑨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动植物细胞 课本 P42-48 1、植物细胞 1)玻片标本的类型: 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 擦 → 滴→ 撕 → 展 → 盖 → 染 → 吸 (清水) (稀碘液) ※盖: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气泡: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