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39603

《式微》等四首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276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式微,四首,教学设计,统编,语文,八年级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等四首) 教学目标 1.回顾文学常识,感知诗歌的内容。 2.品味诗歌内涵,理解诗歌的情感。 3.体悟诗歌艺术,了解诗歌的手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回顾文学常识,感知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内涵,理解诗歌的情感。 2.体悟诗歌艺术,了解诗歌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四书五经”中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的殿堂,欣赏其韵味,感受其魅力。 (板书: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学习《式微》 (一)知识回顾,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二)初读诗文,指导朗读 1.朗读课文 式 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要求: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四)译读诗文,理解诗意 重点词语: 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微:(如果)不是。 君:君主。 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 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躬,身体。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因为你们,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 (五)深入探究,深悟诗情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 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 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日落天黑,还在露水中泥地里劳作,怎能没有怨言呢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感情,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三、学习《子衿》 (一)了解背景。 本诗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子衿,你的衣领。子,你。衿,衣领。本诗出自《诗经·郑风》。郑,今河南新郑一带。 (二)初读诗文,指导朗读 1.课文朗读。 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要求: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三)译读诗文,理解诗意 重点词语: ①子衿:你的衣领。子,你。衿,衣领。 ②悠悠:深思的样子。 ③宁(nìnɡ):岂,难道。 ④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接续,继续。 ⑤佩:指佩玉的带子。 ⑥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 ⑦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也不继续通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找我?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好像有三个月那样长! (四)深入探究,深悟诗情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