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孟子》三章 【练基础】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字,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米sù( ) 疆yù( ) 亲戚( ) 丈夫之冠( ) qiè( )妇之道 不能淫( ) 贫jiàn( ) 畎亩( ) 曾( )益 法家拂士( ) 3.默写。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以天下之所顺, 。 (3)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练阅读】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兵革非不坚利也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句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句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和”。 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8.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9.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0.首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列举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论述了什么道理 怎样理解这句话 【练能力】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寡助之至( ) (2)兽之走圹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14.【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1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 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B.饿其体肤(饥饿) C.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了解,明白) 17.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一犬坐于前 D.管夷吾举于士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管夷吾举于士( ) (2)衡于虑 ( ) (3)病虽愈 ( ) (4)四夷俱服( ) 19.【乙】文开头运用的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20.结合【甲】文的观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