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56952

第22课 从局部作战到全国作战 课件(共30张PPT)中职历史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6933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作战,PPT,2023,高教,历史,中职
  • cover
(课件网) 第22课 从局部作战到全国抗战 第十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01 国之耻———九一八事变与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原因: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①灭亡中国、称霸亚太是其既定国策; (根本原因) ②转嫁经济危机; (直接原因) ③国民政府围剿红军。 (有利时机) 影响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长达14年抗战的开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序幕   9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 《告全国人民书》,定九一八 为国耻日。 日本扩大侵略 占领了东北三省。 东三省沦亡 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1931年《申报图画周刊》 日本扩大侵略 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三省日军共3万人,而驻扎在东三省的东北军有20万人。然而仅仅四个月,日本吞下了三倍于国土的中国领土,只能无奈地望着白山黑水渐渐远去。家乡父老和大好河山拱手送与日军,是什么使东北这么快沦陷呢? 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扩大侵略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1931年10月,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 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寄希望于国联 攘外必先安内 让出局部保全局 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东北人民、爱国官兵———抗日义勇军 爱国将领马占山 “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 “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 (2)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队 杨靖宇 赵一曼 (3)1936东北抗日联军 九一八事变后各方态度 杨靖宇将军 杨靖宇将军率领我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将军阵亡后,岸谷隆一郎下令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将军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草根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骇,惊为天人。 人教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