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62870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9253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爱 莲 说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朗读并背诵全文。 2.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3.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了解作者: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之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了解背景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浑浊,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 了解文体: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看法,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1.学习诵读,感知文意。 学会诵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知文意 学会诵读 节奏:1、虚词后停顿;2、主语后停顿;3、意义单位后停顿。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交流积累 可:值得。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染:沾染(污秽)。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中间贯通,外部笔直。 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记一记 重点积累下面文言词语。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清芬。 远:形容词作动词, 传到远处。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的。 鲜(xiǎn):少。闻:听说。 宜乎众矣:应该是很多了。 记一记 重点积累下面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