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4900

16-1《阿房宫赋》课件 (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1446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1,阿房宫赋,课件,29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作背景,理解杜牧写作本文借古讽今的时代意义。 2.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本文作为文赋的基本特点。 3.通过疏通文意,分析本文先写景叙述后抒情议论的结构,以及杜牧对秦王朝灭亡的独特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借古讽今的写法,文赋的特点。 难点:先写景叙述后议论抒情的结构,杜牧对秦王朝灭亡的原因认识 导入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任务一:检查预习,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宰相杜佑之孙。26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写作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杜牧23岁。敬宗16岁即位,昏愦失德,荒淫无度,闹得朝野疑惧,无不怀有危机感。于是杜牧写下《阿房宫赋》。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其写作目的,是在借秦始皇失败的教训,以警告最高统治者。 (三)解题 阿房宫,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到秦亡时尚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有韵文体。 (四)文体特点 原来是《诗经》的六义之一。即“赋、比、兴、风、雅、颂”。在六义中,它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手法。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荀子的作品《赋》篇。真正繁荣在汉代。所以常称之为汉赋。赋的发展:骚体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文赋的特点:注重铺排,极力渲染,气势如虹,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读来如江河滚滚,文气激荡。 任务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阿房宫的建筑风貌。 第二部分,极力渲染阿房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 第三部分,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又自然地写到暴秦的灭亡。 第四部分,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谏当朝统治者。 任务三: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第1段:六王毕( ),四海一,蜀山兀( ),阿房出。覆压( )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骊山北构( )而西折,直走( )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 )回( ),檐牙高啄;各抱( )地势,钩心( )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 )何虹?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答案】①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②光秃。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 ③覆盖 ④遮蔽 ⑤架房建屋 ⑥通达 ⑦萦绕 ⑧曲折 ⑨随 ⑩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  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  雨后转晴  分辨不清 译文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