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78307

第三章声章节复习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日期:2025-09-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26664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章,章节,复习,2023-2024,学年,教科
  • cover
第三章 声 章节复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C.摩托的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绷紧的橡皮筋不会发声,用手指拨动时会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对于以下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 B.图书馆中要求保持安静说明要求声音的响度小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水可以传声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辨别来人 3.关于声现象,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根据响度可以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4.我们能分辨唢呐和排箫发出得声音,这主要是依据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5.隔壁班的老师戴着“扩音器”讲课的声音,对你来说( ) A.优美动听 B.也是噪声 C.增加学习 D.以上均错 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小明用小锤敲响音叉,发现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紧靠音叉悬挂的轻质小球被弹起的幅度不同,根据此现象,大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声音的产生是否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音调与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C.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D.音叉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7.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戴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在道路旁装隔音板墙 8.如图所示,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明看到发令枪旁边有一块圆形的挡板,关于它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便于起跑线处的同学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 B.便于终点计时裁判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 C.便于终点计时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响声 D.便于减弱发令枪产生的噪声 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10.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C.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D.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二、多选题 11.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学校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革命诗歌朗诵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朗诵时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 B.女生朗诵的音调高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高 C.同学们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配乐者用手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可以改变乐器的音色 12.下列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光年是表示时间长短的单位 B.物体振动越快,物体发声的音调就越高 C.测量长度时,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D.只要进行测量,就一定会有误差 三、填空题 13.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出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 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小康到湖边游玩,他听到悠扬的马头琴曲,根据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辨出乐器的种类。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