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8687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7479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格式,高中,历史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辛亥革命》 教科书 书 名:《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等史实,理解“武昌起义”的偶然和必然,以及“南北和谈”中革命党人的坚持与妥协。 2.能通过问题探究和小组讨论,从长段时空,结合史实联系,分析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历程如何起到了“高山滚石”效应这一史论,评析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 3.能通过革命党人的行为与言论,结合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革命历程的高山滚石效应,感受革命当属历史之潮流,感悟革命党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与过程。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辛亥革命在我们的知识体系里,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一个话题。提起辛亥革命,你会想起什么?对辛亥的认识离不开对其前因后果的认识,当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细节。那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辛亥革命中的几个片段,来思考这场革命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以历史细节观察历史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培养唯物史观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1:分析1911辛亥年武昌起义前夕的历史细节,认识武昌起义爆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材料1:1911辛亥年 武昌起义前夕的历史细节与辛亥革命形势图 教师活动:通常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就是武昌起义,我们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但是这一枪到底怎么打起来的?让我们先看武昌起义前夕(见上面的材料1)。 看似偶然发生的武昌起义,经过多次波折,最后为什么还是爆发了?清王朝的统治为何成为了大家革命的目标?有人说清政府不要搜捕叛军名册上的人,就不会发生武昌起义。那么当时的革命党人为何一定要发起革命呢?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举一些革命党人的名字。 材料2: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照片、邹容《革命军》(节选)材料、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 教师活动:结合下述材料,依次分析这些革命党人投身革命的目的。 学生活动:1.邹容的《革命军》提出要用革命手段来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也就是民主共和政体。 2.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同盟会的纲领,他提到我们要解除专制的毒害,认为当时的异种是满族,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当时还有西方列强的逼迫,所以三民主义也是在反帝反封建;而为了反对专制,我们要发展民权主义,也就是建立新的共和政体。 材料3:革命派、清政府、立宪派、人民群众等在辛亥革命前夕的一系列活动。 学生活动:结合上述几股清末社会的政治力量及其活动,理解“武昌起义的发生具有必然性”这一说法的合理性。 1.革命党人很早就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新政和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推动了革命发生,他们是革命纲领的制订者和革命思想的孕育者、传播者,也是武装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立宪派:他们本来希望朝廷能顺应潮流开放政权,提前立宪,搞国会选举,结果却来了个皇族内阁,垄断权力。当革命势力弥漫开来,张謇等人决定背弃朝廷,转向革命。 3.新军:清末新政在军事上编练新军,他们习洋枪,学西法。新军也有一些革命分子。 4.普通老百姓:新政带来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却要让底层社会来承担,广大民众就成为改革的牺牲品。他们普遍对新政不满,民怨沸腾,民众当时对新政有一股强烈的反弹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看似偶然发生的武昌起义,经过多次波折,最后还是爆发这一历史问题去思考革命前各方力量的态度与行为,用唯物史观进行价值分析与判断,得出武昌起义的发生具有其必然性,也从中感悟革命党人坚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