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8823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107501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法治,PPT,19张,教学课件,教化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年 级:高二 学 科:历史(统编版) 黄宗羲 17岁 其父蒙冤,惨死诏狱 19岁 入京讼冤,锥刺阉党 刑部会讯许显纯……公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 ———《黄宗羲年谱》 明思宗叹其:“忠臣孤子,甚恻朕怀。” ———《清史稿·黄宗羲传》 籍籍无名 名声大震 孝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奴婢告主、主父母妻子,勿听而弃告者市。”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黄宗羲公堂锥刺奸臣,为父报仇得孝子英雄之名。 法理之中为亲情伦常 学习任务一 认识先秦时期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 学习任务二 认识秦汉至明清法律发展的特点 学习任务三 分析中国古代教化发展的趋势 一、认识先秦时期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 郑国:子产 晋国:叔向 善君必察昔前善王之法律。 ———《清华简·子产》 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 ———《左传》 铸刑书 反对铸刑书 一、认识先秦时期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 儒家 法家 用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用法律法规约束民众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韩非子》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一、认识先秦时期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 思考1: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礼治与法治的关系。 礼法对抗 春秋战国 一、认识先秦时期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 思考2:分析夏、商、西周时期的礼法关系。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能)明德慎罚。 ———《尚书》 礼法对抗 春秋战国 夏、商、西周 礼统摄法 一、认识先秦时期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 思考3:分析战国时期礼法分野的结局走向。 寡人得见此人(韩非)与之游, 死不恨矣。 ———《史记·韩非列传》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 礼法对抗 春秋战国 夏、商、西周 礼统摄法 礼崩法兴 二、认识秦汉至明清法律发展的特点 凡八议者犯罪,不许擅自勾问……(须)奏请……上裁。 ———整理自《大明律》 许显纯自辩寻求宽赦 显纯自诉为孝定皇后外甥,律有议亲之条。 ———《黄宗羲年谱》 礼 唐 秦 事皆决于法。 ———《史记·秦始皇本纪》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唐律疏议·名例律》 思考:分析并归纳礼法发展的阶段特征。 律令儒家化 礼法结合 法为法 魏晋 汉 以经注律 引经入律 二、认识秦汉至明清法律发展的特点 夫谋逆,则以亲王高煦、宸濠尚不免于戮,况皇后之外亲乎? ———《黄宗羲年谱》 黄宗羲称,按例当诛 1628年,许显纯被斩 律令儒家化 明清 律例并行 二、认识秦汉至明清法律发展的特点 唐 魏晋 汉 秦 思考:分析并归纳礼法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分析中国古代教化发展的趋势。 清朝的乡约仪式 思考1:从宋到清,乡约这种教化形式有何变化? 视角1:推动者 一、德业相劝; 二、过失相规; 三、礼俗相交; 四、患难相恤。 ———《吕氏乡约》 视角2:推行手段 视角3:内容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 诫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解雠忿以重身命。 “圣谕十六条” 一、德业相劝; 二、过失相规; 三、礼俗相交; 四、患难相恤。 ———《吕氏乡约》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 诫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解雠忿以重身命。 “圣谕十六条” 教化法律化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