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8840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5-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74354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中,PPT,21张,教学课件,演变,制度
  • cover
(课件网)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年 级:高二 学 科:历史(统编版) 你能从这两张图中获取什么信息? 出土于河南省尉氏县后大庄村元墓的纳粮彩绘壁画,描绘了农民向封建政府纳粮的画面,农民将辛苦劳作所得的大部上缴朝廷,用以维持封建王朝的运行和满足皇权的一己之私。 “告别田赋鼎”。铭文最后写道:“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 国运兴衰VS个体荣辱 “大国·小民”的经济博弈之路———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一、学生梳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趋势,理解随皇权制度之下,赋税制度必然相应地一次又一次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转向诛求无度,直到最后因“民力殚残”而重蹈王朝崩解的覆辙。 二、通过古今对比,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了解民国和新中国与帝国主义作斗争收回关税主权,涵养国家权利意识。 三、通过探索现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经济体制改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取消农业税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真正理解“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国与民之关系。 探究主题: 主题一、竭小民,奉国政 ———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 主题二、倚小民,救国危 ———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 主题三、善小民,促国强 ———现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经济体制改革 主题一、竭小民,奉国政 ———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 赋役制度名词解释 赋 役 制 度 赋税 徭役 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户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田赋:以田亩为征收依据的土地税; 丁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杂税。 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主要是成年男子)从事的无偿劳役 兵役 力役 杂役 古代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过程 朝代 赋役制度内容 秦汉 北魏 隋 唐 初期 晚期 宋 元 明 清 租调制 废除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租庸调制 两税法 田赋:秦朝“收泰半之赋”;汉朝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三十税一 人头税:秦朝极重;汉朝分口赋、算赋,征收财产税 徭役:更卒、正卒、戍卒 承唐制征收两税;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北方)与两税法(南方);科差 夏税与秋粮;“金花银”;“一条鞭法”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依据教材梳理历朝历代赋役制度演变的基础史实。 重点探究(一) 唐朝赋役制度的迭变 古代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趋势 材料一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政府)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之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皆省。———《资治通鉴》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说明唐朝的赋役制度经历了什么样的迭变?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两种赋税制度征税的标准和方式分别是什么?这种制度的迭变暗含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租庸调 两税法 内容 发展趋势 征收依据 征收对象 徭役形式 征收时间 人丁为主 资产为主 (两税法为标志) 以农为主 农商并重 (两税法为标志)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发展为纳绢代役 不定时 定时 (两税法为标志) 重点探究(二) 一条鞭法 古代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趋势 观察左侧明朝一条鞭法架构图,回答: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说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又暗含中国古代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