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8842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267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制度,格式,教学设计,演变,赋税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统编版)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科书 书 名:《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学生梳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趋势,理解随皇权制度之下,赋税制度必然相应地一次又一次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转向诛求无度,直到最后因“民力殚残”而重蹈王朝崩解的覆辙。 2.通过古今对比,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了解民国和新中国与帝国主义作斗争收回关税主权,涵养国家权利意识。 3.通过探索现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经济体制改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取消农业税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真正理解“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国与民之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中国不同时期赋税制度的变革。 2.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赋税制度之下的国民关系处理。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两张图,第一张是出土于河南省尉氏县后大庄村元墓的纳粮彩绘壁画,描绘了农民向封建政府纳粮的画面,农民将辛苦劳作所得的大部上缴朝廷,用以维持封建王朝的运行和满足皇权的一己之私;右边是中国农业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尊青铜圆鼎———告别田赋鼎”,这是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标志性纪念物。这尊青铜鼎由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用一年八个月时间自筹资金铸造,上书铭文560字,刻写了田赋也就是农业税的由来。铭文最后写道:“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农业税的废除会让农民如此欢欣鼓舞?农业税废除以前中国的赋税制度又是怎样的?在中国历史上,对百姓的赋役征发一直是国家赖以生存的财政基础,不同时期的中国赋役制度之下,暗含着小民和国家之间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博弈,可以说,赋役制度的变迁既反映了国家兴衰,也影响个体荣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中国赋税制度演变作为切入点,通过梳理中国在不同时期大国与小民的经济博弈之路,从经济角度探索如何处理好国民关系。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国与小民经济博弈下的关系分为三个演变阶段,分别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三个主题:古代中国赋役制度下竭小民以奉国政;近代中国面对丧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如何倚小民,救国危;再到现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善小民以促国强。 主题一、竭小民,奉国政———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 教师活动:赋役制度名词解释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依据教材梳理历朝历代赋役制度演变的基础史实,填写表格。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了解了基本史实,那么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具备怎样的演变趋势呢?这一演变趋势又暗含着什么国与民的经济博弈规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重点探究其中几个制度,继续深入学习。 重点探究(一) 唐朝赋役制度的迭变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说明唐朝的赋役制度经历了什么样的迭变?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两种赋税制度征税的标准和方式分别是什么?这种制度的迭变暗含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学生活动:租庸调从魏晋时期的租调制演化而来,包括田租、户调和徭役三个部分,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庸”的出现可以采取用绢帛代役;伴随着均田制的瓦解,租庸调制也失去了实行的基础,780年唐德宗改行两税法,量出制入,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商人也要交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重大变革,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教师活动:制度的迭变暗含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学生活动:总结填表。 重点探究(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