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8847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5641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户籍制度,格式,教学设计,治理,社会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教科书 书 名:《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能够依据时序梳理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并论证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 2.能够列举历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并分析其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3.能够叙述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主要措施并认识其社会功能; 4.能够研读史料,体会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智慧及蕴含的优良传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基层管理、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的演变 教学难点: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社会治理演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教材100页的明代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介绍其历史价值并呈现户帖中关于汪寄佛一家的人口、田地、房屋等信息,说明该帖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全国调查户口、推行户帖制度的实物佐证。再以课前导言中的文字“朱元璋在南京玄武湖的湖心小岛大修库房,用来存放户籍黄册。玄武湖也因此成为明朝的禁地,由户部派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说明户籍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教材中典型的图文史料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更加直观的说明对封建国家而言,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一】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学生通过预习,完成中国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程的时间轴绘制,进行预习成果的交流并补充修改与完善。 2.在学生所绘时间轴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阶段的再分与细化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培养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内容的习惯,以时间为序,整理教材中涉及的户籍制度演变发展大事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自主学习提取教材关键信息的能力。 (一)战国时期 呈现《史记 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以及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商君书》中的记录:“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说明国家开始大规模地编排民户,并制定户籍,与正在形成的集权制国家军事、治安、赋役制度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国家对民众控制的加强。 (二)秦朝 呈现里耶秦简户籍簿的图片与释文:“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说明秦朝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三)汉朝 呈现教材99页的史料阅读信息:“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院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史记.萧相国世家》”和吴钩 《户籍上的中国》中关于汉朝户籍制度的描述:“汉代继承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编户齐民”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 说明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政府为掌握人口数量,也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导致户籍散乱。 (四)两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