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8867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81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教学设计,交流,物种,食物,后的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学历史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第2课时) 教科书 书 名: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古代物种交流及近代美洲物种外传的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征和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概况。 教学难点: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重大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材料: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 ———农史学家石声汉 概括古代物种交流的特点:交流物种较少;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洲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 二、讲授新课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美洲物种外传的原因及特点 ⑴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把美洲物种带到旧大陆。 ⑵特点:先传播到南欧,再到全欧洲及亚非各地;由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到食用大量栽培。 2.美洲物种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 物种在欧洲传播在中国传播玉米16-17世纪,南欧→欧洲各国广泛种植,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明朝时分别通过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传入,并推广种植; 清朝前期得到大规模推广; 鸦片战争前已遍布全国。马铃薯16世纪末,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番茄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 欧洲农艺家改良新品种又传回美洲。明朝万历年间引入; 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食用栽培。辣椒15世纪末,→西班牙→欧洲各国。明朝传入,称为“番椒”。 【问题探究1】 材料一: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遍布全国。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 思考:为什么玉米、甘薯能在中国明清时期广泛种植?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欧亚作物的传入: ⑴物种: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豌豆、甘庶等 ⑵结果:小麦与水稻成为美洲第一、二大农作物。 2.欧洲畜禽的传入 ⑴物种:牛、驴、马、猪、羊、鸡 ⑵意义: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三、本课小结 【问题探究2】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的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一.新航路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