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8868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387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教学设计,交流,物种,食物,后的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教科书 书 名:《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加深对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仍处于相对孤立、分散状态的理解。 2.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了解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具体表现,进一步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相对独立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树立时空观念。 3.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辩证、理性地看待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影响,理解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同时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 4.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视角,认识食物物种交流是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基于世界历史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提升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美洲食物物种的外传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概况; 教学难点: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重大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呈现图片:杭州亚运会上的扬州蔬菜。 2.教师讲解:我们即将迎来杭州亚运会,据新闻报道,为保障亚运会的果蔬供应,高标准种植的“扬州蔬菜”即将亮相在杭州亚运会餐桌上。那么,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如今在中国大规模种植的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他们的原产地是在哪里呢?他们又是什么时候、如何来到我们中国的呢? (设计意图:借助时政热点带出本课主题,运用学生身边之事引出课题,再回到身边之物讲授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新课讲授】 一、“分散”的世界 1.呈现材料: (甲)两汉两晋,从陆路引入的种类,多数用“胡”字标明。 (乙)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的,多半用“海”字标明。 (丙)南宋、元、明,用“番”字表示从“番舶”(外国海船)带来的。 (丁)清代用“洋”字标明。 ———石声汉《中国农学遗产要略》 2.问题:在五六百年前,我们能在餐桌上接触到这些食物吗?新航路开辟前的食物物种交流有何特点呢? 3.教师讲解:虽然此时彼此交流是双向的,但因为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是相对独立和分散的,所以彼此之间的物种交流也是以临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交流为主。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失去了生物边界,独立的文明之间开始了更广阔、更紧密地交流。 4.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知识 5.教师讲解: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徙,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商品的大交流,同时也带了疾病的传播。本节课呢,我们主要针对“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进行更为详细地学习。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设问将学生视野拉回新航路开辟前,以本为本,以教材课前导语出发,让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前世界食物物种交流情况进行回顾,与后面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情况自然衔接并形成对比,为理解本课内容和影响做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交流”的世界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呈现:教材中的两幅玉米图,引导学生思考两幅玉米图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教师讲解:通过对两则史料的解读我们就能得知,李时珍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玉米传播种植范围有限,而且李时珍是医药学家,重在植物的药性,导致对玉米的认知与实际有出入。而身为植物学家的吴其濬是清中后期人,此时玉米种植范围更广了,他对玉米的认知也更深入了,所绘制的玉米图更符合实际。作为史料的两幅玉米图反映了明清时期人们对玉米的认知,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明清时期玉米传播及种植情况。 3.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整理玉米外传情况。 传入路径推广传入欧洲传入中国 4.呈现:教材“学思之窗”材料,思考甘薯传入中国的路径 5.设置学习任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