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84092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2017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PPT,22张,课件,逢入京使,诵读
  • cover
(课件网) 逢入京使 岑 参 新课导入 隋唐时代就出现了一个诗派———边塞诗派,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 边塞诗派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抹亮色,有那么一个人,他曾自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就是岑参,边塞诗派中他和高适的成就最高,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高岑诗派。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岑参的《逢入京使》。 学习目标 1.走进诗人,了解对应的时代背景 2.梳理全诗的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3.精读全诗,分析写作特色 4.总结和归纳诗歌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世人也称“岑嘉州”。仙州、晋州刺史岑植之子。唐代著名诗人。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作者生平经历 岑参出生于官僚家庭,幼年丧父,砥砺苦学,遍读经史。天宝三年(744年),岑参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僚佐,后在天宝末年赴北庭,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其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大历元年(766年)入蜀,初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僚属,后任嘉州刺史。大历三年(768年)罢官,东归受阻,寓居于蜀。大历四年(769年)岁末,卒于成都。 创作背景 唐天宝八载(749),岑参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这首诗写于赴任途中。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故园东望路漫漫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原文翻译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泪:泪水,热泪。 原文翻译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相逢:与你相遇。 纸笔:写信的笔墨纸砚。 原文翻译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请求,麻烦。 传语:捎口信。 原文翻译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戍边将士逢入京使相托传言的诗,诗意明了而道义深刻,充分展现了戍边将士凄苦的生活一角和悠悠乡愁。 合作探究 颔联的“双袖龙钟泪不干”有什么表达效果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合作探究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合作探究 作者逢入京使为什么要托他报平安 因为岑参是第一次到西域,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上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暖,知道对方要返京,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 合作探究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