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91711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81819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3-2024,经济,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选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程标准: 1、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 2、认识食物物种的交流带来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是沟通东西方的重要桥梁。物种交流主要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物种交流。 河西走廊 长安 今新疆地区 西亚、中亚 欧洲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流示意图 15世纪到16世纪开辟的新航路,又称“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商人奔波于各大洲,国际贸易发展迅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 材料: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地瓜、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8-9页的 内容,归纳总结美洲物种的外传。 物种名称 传入途径 传入地区 推广 玉米 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 欧洲 16世纪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 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 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中国 明朝时传入,先在丘陵山地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马铃薯 甘薯 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 欧洲 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传入后推广较为缓慢。 中国 明朝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番茄 由西班牙人带入欧洲 (起初仅供观赏) 欧洲 18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 中国 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辣椒 ——— 欧洲 15世纪传入西班牙 16世纪传到英国和欧洲各国 ——— 中国 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称为“番椒” 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 粮食类: 水果类: 蔬菜类: 经济类: 牲畜家禽: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马 牛 猪 羊 鸡 小麦 大麦 燕麦 橄榄 葡萄 裸麦 马铃薯 玉米 番茄 可可 南瓜 花生 甘薯 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欧亚 美洲 美洲 全世界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土豆耐寒,落地就生根,入土必出芽,饱腹感更明显。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福建松溪县发布劝农文告,点名要求当地农民大力种植“马铃薯”。在清朝,有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土地,比没有玉米轮作的土地增产四分之一,水稻亩产超过千斤是近几十年才实现的事,而甘薯亩产千斤在清代时就能轻松做到。 材料二:1500年前后,亚欧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前后,达到7.2亿;1800年前后,已突破9亿。 提高粮食产量,使人口激增。 材料三:明嘉靖《常熟县志》(1538)和王世懋《学圃杂疏》均有明确记载。《三农记》卷12亦云:“番豆,乃落花生也。始生海外,过洋者移入百越,古因此名。初时为果,今湖田沙土遍植。” 材料四:嘉庆《汉中府志》说:“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 丰富人们的饮食种类,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在北美地区,水稻仅有3%供本地消费,其余全都用于出口。玉米、番薯的上市贸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起到了平抑粮价的作用。 促进对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