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94535

【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23680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必 修 选择性必修 选修 中外历史纲要 模块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模块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模块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模块1 史学入门 模块2 史料研读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简介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2.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 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材与学情 本课是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三个子目。学好本课,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原始社会星罗棋布、多姿多彩的石器文明,也能掌握夏商西周奴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对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有奠基作用。 通过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高一学生对石器时代和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但他们认知水平大多还处于感性认知阶段,高中新教材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一定难度。根据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会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掌握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概念,认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家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 【重点】 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分布特征、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难点】 熟悉中华文明起源的表现,认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策略】 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结合课本总结归纳。 课堂导入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体到社会发展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形态。 ———摘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 课前预习效果检查 【课内探究】p2 探究一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结合下图及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的基本特点。 1、分布广泛 2、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东部多于西部 中原地区多于其他地区 2、指出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的特点。p3 3、分析“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方向发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布广泛、 2)发源于大江河流域(黄河、长江) 3)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1)土地资源丰厚或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