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06517

第15课《 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48931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课, 诫子书,课件,30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书 子 诫 1.了解文言文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学习目标 一 第 课 时 诸葛亮是千古良相,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后人眼中,他更是智慧的化身。每当我们提及他,脑海里浮现出的总是拥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但作为父亲的他,对待儿子的教育也会和其他父亲一样,既担心又寄予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诸葛亮的一篇家书《诫子书》,聆听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新课导入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隆中,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尽心辅佐,被封为武乡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作者介绍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蜀汉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八月病逝于五丈原的军营中。北伐中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辞谆谆的《诫子书》。 背景简介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任务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出语气: 可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也可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爱的冷静与智慧;或可用期盼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任务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古今异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则不能治性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一词多义 学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成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行 君子之行 日月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去 意与日去 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动词,完成、实现) (动词,成为、变为) (名词,品行、行为) (动词,运行) (动词,行走) (动词,失去) (动词,距离) 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非宁静无以致远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成语积累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优良品德。 指不追求名利以表明高尚的志趣。 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理解文意。理解文句,读懂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任务二: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