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07709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89955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课,中华文化,世界,意义,教案
  • cover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以时间阶段和空间区域为线索,梳理教材基础知识,加强对较长时段和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的能力。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佛教能够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原因,理解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3.通过分析当今社会中国元素促进世界文化的不断发展,理解中华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两个角度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教学难点:通过归纳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途径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渠道,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新课导入】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群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教师活动】提问:诗中的阳关指哪里?什么时候设立的? 【学生活动】阳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设立时间———汉朝 【教师讲述】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关隘。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为阳关。阳关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教师活动】中华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通过教材学习佛教文化传入的历程。 【新课讲解】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文化的传入 (1)历程: ①两汉之际: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 ———整理自《洛阳伽蓝记》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明帝令画工图佛像……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 ———《魏书》 ②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道文化相融合。 山西大同悬空寺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③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的禅宗成为主流,完成本土化。 ④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宋明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概括佛教文化的影响。 (2)佛教文化的影响: 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③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 ④佛教文化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回答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 材料 佛教的幻想能力、迷人的方法都比传统的中国儒道学说高超得多。而且,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还提出了唯心主义的“十二因缘”说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主张。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希望从佛教中找到为自己统治所需要的精神武器,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这就是佛教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生根的一个重要原因。 ———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教师总结】主观方面来看,中国传统儒学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