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23898

14.1《促织》课件(共50张PPT)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93472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1,促织,课件,5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在300多年前,在山东省淄川县,有这么一个“怪人”———家里穷得叮当响,典当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他却不收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 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 蒲松龄 蒲松龄 织,俗名蟋蟀、蛐蛐,性好斗,后腿粗壮,善于跳跃。古谚云:促织鸣,懒妇惊。唐宋以来,从宫中到民间,斗蟋蟀的游戏靡然成风。 此外,在古代诗歌中,促织是一种较悲凉的意象,有节令变化、思远和乡愁的意思。 题目解说 以“促织”为题,点明写作对象,表明文章内容是围绕“促织”展开的。 蟋蟀 促织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小说家,淄川(今山东)人。 蒲松龄天资聪明,学问深厚,19岁参加科考,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屡试不第。30岁时,他迫于家贫,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次年辞幕回乡,此后主要是在“缙绅先生家”设帐教学,直到70岁才“撤帐归来”。 71岁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饱尝世情。 【知识补充】科举制 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作者简介 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过着清寒的生活。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由“仕途黑暗, 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与韩刺史樾依书》)可以发现他对清初政治黑暗有所认识。 我们可以说,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其身世地位奠定了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的基础,他的文字摇摆于文士的雅文学和民众的俗文学之间,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之中。 1679年,蒲松龄作成多篇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高珩为之作序。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这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部以作者书房名称命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文 学 常 识 “聊斋”是书屋名称,据说他曾在书房外摆摊招待路人以搜集民间故事。 “志”是“记述”,“异”指“异闻”。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文学常识 “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鲁迅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 作品评价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老舍 作品自评 《聊斋志异》 因借叙说奇闻异事,赞美花妖狐魅来鞭挞世间的丑恶,故称作“志异”。 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聊斋志异 · 自序》 《聊斋志异》故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梅女》中的典史为了三百钱的贿赂,便诬人为奸,逼出人命。《促织》《梦狼》也归为此类。 四是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好品德,如《张诚》写兄弟之爱。 五是总结社会和人生的经验教训,进行教育和劝诫。如《画皮》便是一个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 总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