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2549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练习

日期:2024-06-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2530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理,必修,教版,自然灾害,人类,危害
  • cover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非标准 1.下列自然灾害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特征匹配正确的有(  ) ①长江流域在20世纪以来,发生了1936 年、1954年和1998年的三次全流域型特大洪水→周期性 ②我国的川、滇、黔交界地带,常会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因性 ③北京时间2013年1月27日13时6分,四川省理县发生里氏4.2级地震→突发性 ④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都有可能遭受台风的袭击→潜在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②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常会发生地 震、滑坡和泥石流属于自然灾害的潜在性和复杂性。④每年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都有可能遭受台风的袭击属于周期性。 答案:D (2013·山东济宁高一检测)俗话说水火无情,洪水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损失。据此完成第2~3题。 2.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原因的是(  ) A.冰雪融化 B.冰凌堵塞河道 C.人为因素导致垮坝 D.严寒的天气 3.下列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有(  ) ①建筑物占据河道 ②流域内植被受到破坏 ③大规模退田还湖 ④上游山区大量陡坡开荒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2题,洪水可能是由暴雨、冰雪融化引 起特大地表径流溢出河道形成,也可能是冰凌堵塞河道、人为导致垮坝形成。严寒的天气与洪水关系不大,即使冰凌洪水也发生在刚结冰或融冰时,而不是在寒冬。第3题,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占据河道都会加剧洪灾。退田还湖增加了湖泊容量,提高了湖泊对径流的调节能力,有利于减轻洪灾。 答案:2.D 3.D 读“我国主要蓄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5.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小 解析:第4题,滞洪区指滞纳 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由图可知,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第5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4.A 5.B 2013年5~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 严重干旱,为近50年之最;9月起,部分旱区遭遇强降雨变为涝区,武汉等多个城市出现内涝。据此完成第6~7题。 6.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 ①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大 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③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7.下列因素与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有关的是(  )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 ②流域的形状 ③流域面积的变化 ④干支流分布特征 ⑤流域的气候特征 ⑥长江下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⑦围湖造田 ⑧上游河道“九曲回肠”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②④⑤⑦⑧ 解析:第6题,大气环流异常,降水少 ,气温偏高,导致蒸发旺盛,出现旱灾。南方地区为湿润地区,正常年份的降水完全可以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第7题,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与流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干支流分布特征,流域的气候特征,围湖造田等有关,与下游森林植被破坏关系不大,流域面积基本没有变化。 答案:6.A 7.C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是(  ) A.峰值均出现在4~6月 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D.黄河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9.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 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D.三峡工程的建设阻碍了长江的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