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32355

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三次)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812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陕西省,考试,解析,原卷版,试卷,语文
    商洛市2024届高三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三次)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远清先生的新作《世界华文文学概论》以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史为线索,在学界定论与个人观点的对话式语境中,对20世纪至今的世界华文文学,从概念厘定、学科发展、时代意义、作家作品等维度完成对文学思潮、文学社团和文学人物的探讨。本书立足于“概论”,目的是为世华文学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材料,而非某一向度学术论题的精耕。 不同于其他世华文学史的撰写方式,本书的体例特色是“个人写史”。作者在现象/文本的确立及分析上,融入了自我的学术思考。因此,跳脱时间建构和空间建构的传统写史方法,他以问题引领,环绕“概念”和“学科”,将世华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基础论题与核心论题作为写作重点。第一章至第四章集聚各种文学论争。例如第一章解析“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华人文学、华文文学、华裔文学三个领域的研究对象一度缠绕在一起,因此文中推出两个基本辨析。一是“华人文学到底应不应该成为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范畴”,作者见解是“华人文学作品不管有无中译本,都应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一种研究对象。这不仅可以拓展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版图,而且可以起到对照和互为补充的作用”。一是“中国大陆文学是不是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对象”,作者观点是“把中国大陆文学的人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说世界华文文学要拿出巨大的篇幅来描绘中国大陆文学地图,而只是在参照意义上,把它作为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比较的对象”。继而,在明晰这两个问题之后,他展开进阶式思考,即如何理解华文文学的“华”?“华文文学本是个多元文化、多重视角的多面体,有互不雷同的层面和维度。确认这种立体状态,把华人文学和中国大陆文学涵盖进去,才能认识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的包容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本书凝练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四种品格为:国际性、移动性、本土性和边缘性。从世华文学学术史考察,这四类仍然是通识性的学科认定,文中清晰界定“本土性”,即“本土特质、本土视角、本土精神或本土意识”。我认为,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作者对“移动性”的阐释,首先,“不能单纯局限在从中国移动出去的作家身上,还应注意从国外移民进中国的作家”,旅台马华作家(旅台的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是典型个案。其次,“移动性”的外延被扩宽,不仅是作家的移动性,而且是学科本身的移动性,正由于作家的移动制造学科研究内涵的动态化。而其中包含的更深层研究逻辑显现在学科的“移动”与学科的“争议”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文中提炼的三组关系辨析值得后续深入探讨:“汉语的”还是“华语的”?“语种的”还是“语系的”?“海内的”还是“海外的”? “海外华文文学对新中国文学的贡献”是本书的大亮点,应该说,它从比较视域做出华文文学在当下的价值判断,但略有些遗憾的是,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对象依然是作家,被归纳为“先行者”“松动者”“参与者”“丰富者”四种类型,采用论题研究,而不是将重心放置于某些作家对新中国文学的个体参与,则会夯实海外华文文学对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可或缺性。 (摘编自戴瑶琴《基于概念厘定与实例解析的个人文学史———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