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41733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说课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637640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张,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壹 教材分析 贰 学情分析 叁 教学目标 肆 教法学法 目 录 伍 教学过程 陆 板书设计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第一课,在整个新教材当中处于开篇的重要地位。本课介绍了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表明中国是重要的文明发源地,本课还介绍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突出早期国家的特点。从社会性质上看,此时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制阶级社会。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各时段中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复杂的历史时期。 壹 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介绍了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第二个子目用古史传说,考古发现介绍了从部落联盟到国家产生的过程,第三个子目则介绍了商和西周的国家制度和经济文化。特别是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其中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知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遗址及出土文物,理解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是本课的重点。 高一通过对初中的学习,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址已有一定认识,但对本课所涉及到的中华民族的起源,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等概念以及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对宗法制,分封制的认识相对较浅。 高一年级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均有所提升,但本课要求理解国家产生原因,早期国家特点的内容较深,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有一定困难。 本课是学生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教师还应该在本课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 知识 情感 高一学生 贰 学情分析 认识早期中华文明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时空观念) 壹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贰 通过理解新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生活方式的差异,和生产力在国家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 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家国情怀) 肆 叁 教学目标 讲授法 谈话法 史料分析法 教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学法 肆 教法学法 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阅读前言 ,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制造出工具,获取更多的食物。在此基础上,人类创造出各种文化、文明以及国家。 引出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梳理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和人们生活方式;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伍 教学过程 1.考古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 布置任务,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加强学生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点的理解。 伍 教学过程 1.考古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讲授法,帮助学生理解新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生活方式的差异,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伍 教学过程 1.考古中华文明的起源 生产力(人类改造和利用大自然的能力)发展 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教师再加以引导,提升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突破难点 任务:请从以下文化遗址的考古成果中任选一个,说说从中读取到哪些文明曙光的信息?根据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所体现的文明的发展,分析私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