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42393

部编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件 (共22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5次 大小:129122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22张,课件,编版,三首
  • cover
(课件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杜甫,字 , 伟大的 诗人,与 合称“大李杜”。 杜甫被后人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其风格 。 “三吏”是 “三别”是 复习提问 子美 唐代 现实主义 李白 诗圣 诗史 沉郁顿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背景导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 (3)指导朗读,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 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解读文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体会战争带给广大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 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指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为:被。歌:诗的体例。 文题的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题 解 深情诵读 要求:读出诗人的愁苦,读出诗人的潦倒,读出诗 人的痛心、痛惜、痛苦,读出诗人发自肺腑 的祈盼,读出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诵读揣摩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起势稍高,语速较慢。前两句语气偏重,“怒号”、“卷”等应重读,读出风之猛烈。后三句应边读边想像诗人视线紧紧追随茅草远去的情形,最后一句语调低沉婉转,读出诗人的痛心之情。)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诵读揣摩 前两句应读的短促,音色浑浊读出老弱之态和气愤之情,读后三句要边读边想象诗人想要大声疾呼却喊不出来的情形,“呼不得”的“呼”和“自叹息”的“自”。字音要拖长,“息”字却要读得短促由略带感叹气息,读出诗人的痛惜和无奈之情 诵读揣摩 俄顷qīng 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读前两句,想像乌云翻滚、大雨即临的情景。“定”“黑”等字可读得短促有力。读三到六句,想像布被似铁、屋破雨滴的艰难处境,语调戚戚,“铁”“裂”等韵脚要读得干脆有力。最后两句中,“何由彻”三字的音调可作拖长处理,读出诗人凄苦、激愤之情。) 诵读揣摩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 / 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 / 受冻 / 死亦足! (读这几句话,语调要高,语气要强,音色要亮。“广厦”“千万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