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43062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堂提升--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日期:2025-05-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24486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上册,八年级,物理,学年,--2023-2024
  • cover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课堂提升 一、单选题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B.物体的起始端必须与零刻度线对齐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 D.只要方法得当则可消除测量中的误差 2.在实施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环节顺序正确的是(  ) A.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结论和评估、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分析和评估 C.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评估 D.分析和论证、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猜想与假设、结论和评估、进行实验 3.对误差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中出现的错误就是误差 B.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出现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测量物理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关于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但不能避免 C.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测量误差最终将被消除 D.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 5.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实验中误差不能绝对避免,但可以想法尽量使它减小 6.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实验次数 ① ② ③ ④ 测量值 12.84 cm 12.86 cm 12.85 cm 12.35 cm A.12.85cm B.12.9cm C.12.725 cm D.12.73 cm 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一定是实验操作出了差错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主要是减小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不高带来的错误 C.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D.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等方法可减小测量误差 8.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因为误差而引起长度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是 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观察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 D.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未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 9.被誉为 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他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他是(  ) A.玻尔 B.牛顿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10.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采用比较精密的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实验时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就是错误 二、多选题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严格遵守测量可以减少误差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小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12.关于测量长度、时间时产生误差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测量工具有关 B.与测量人有关 C.与测量方法有关 D.与被测物体有关 三、填空题 13.有五名同学先后用同一刻度尺对物理课本进行五次测量,记录结果是:26.32cm、26.33cm、2.633dm、26.3cm、26.36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则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cm。 1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此次测出的长度是 cm,合 m。为了测得该木块的长度,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 。 15.为了减少测量时产生的误差,一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cm,2.52cm,2.52cm,2.72cm,2.53cm,其中明显记录错误的是 c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去掉错误的数据,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cm。 16.球体的直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