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64575

2024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题(三)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2514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届,模拟试题,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2024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题(三)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我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里,几乎都有刻画符号发现。据史学家研究,这些符号对汉字形成做出了贡献。据此可知( ) A. 图画艺术是文字的起源 B. 汉字起源于黄河流域 C. 汉字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D. 汉字的发展由繁至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多个文化遗址里,都有刻画符号发现,都对汉字形成做出了贡献,反映汉字的起源具有多元性,C项正确;刻画符号并不等同于图画艺术,偷换概念,排除A项;良渚文化、松泽文化属于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址,表明长江流域的文化也对汉字形成做出了贡献,排除B项;材料讲的是刻画符号,并非真正成熟的汉字,不能反映汉字的发展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2. 有学者统计如下: 齐鲁儒学学者占比 《史记·儒林传》 71.79% 《汉书·儒林传》 45.60% 《后汉书·儒林传》 36.36% 这种变化表明 A. 儒学传播范围日益扩大 B. 区域经济发展较不均衡 C. 佛道思想冲击儒学地位 D. 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齐鲁儒学学者的占比呈递减趋势,从起初占绝对多数到东汉时下降到不到一半,这说明随着汉朝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儒学的发展也从其发源地齐鲁地区扩展至其他地区,传播范围日益扩大,故选A项;材料仅提到儒学学者的占比变化,只能反映儒学的发展情况,无法看出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排除B项;佛道思想冲击儒学地位是在魏晋隋唐时期,而材料反映的是汉朝时期,排除C项;齐鲁地区作为儒学的发源地,其儒学学者占比起初自然很高,但西汉以后占下降,说明其他地区的占比在上升,进而说明儒学得到发展而非受到冲击,排除D项。 3. 宋代文书除手抄外,也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朝廷文书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到州郡,期间各个流通环节均需备案在册。地方收文后要登记编号、归档保存。这些做法( ) A. 表明活字印刷术成为主流 B. 导致权力分割过细的局面 C.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节制 D. 体现了崇文抑武治国理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宋代文书除手抄外,也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这是因为朝廷文书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到州郡,期间各个流通环节均需备案在册。地方收文后要登记编,这反映了宋代政府文书保存程序规范,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监控管理,C 项正确;材料中的“摹印”“镂版”,反映的是雕版印刷,而活字印刷在宋代尚未成为主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书”保存,而不是权力分割,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 日本学者上田信在《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一书中指出,从16世纪开始白银连续不断地流入中国,几乎没有走出去。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被比喻成“白银的坟墓"。中国成为“白银的坟墓”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手工制造业的发达 B. 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 C. 世界贸易网络初步形成 D. 西欧价格革命的爆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从16世纪开始白银连续不断地流入中国,几乎没有走出去。”并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