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65971

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1071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次,试题,语文,考试,模拟,2024届
  • cover
贵州省贵阳一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创构中国现代诗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前提,是在与西方诗学的比较中把握中国传统诗学的精髓,构筑民族性的新诗理论大厦。对自身进行辩证反思,接通现代诗学的中国血脉,从传统寻求创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美学使命。 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在诗学形态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第一,中国传统诗学是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的,而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中国诗学与禅学从来相通,对此,中国古论有许多说法。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甲)诗禅相同也好,诗禅相似也好,都是在“悟”字上实现诗禅相通。(乙) “悟”是一种整体体验。所以,中国诗学不像西方诗学那样去将诗歌作分解的概念的剖析。(丙)中国诗学的“悟”,是不用公式和概念去破坏那无言的整体的诗美。它力求使诗保持为诗,让诗的魅力在“悟”中更加妙不可言,而不是相反。(丁)“悟”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一种融合,是诗学家进入诗的内部化为诗本身。西方诗学更倾向科学,中国诗学更倾向艺术。科学的特点是客观性、逻辑性、精确性、规范性;而艺术的特点是主观性、直觉性、模糊性、情绪性。在东方人看来,领悟式的诗学更高妙。或者,假如说西方诗学是一种科学的话,那么中国诗学最多只是一种前科学或后科学。当然,就中国传统诗学的整体而言,其实是有一个含有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在内的无所不包的理论体系的,而且是把诗歌保存为诗的、既具有理论魅力又具有诗歌魅力的理论体系。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领悟性、整体性、简洁性的形态特征,同时又在系统性、理论性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 第二,中国传统诗学经常运用类概念,而西方诗学总是运用纯概念。由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出发,很自然的,中国诗学尽量避免公式与概念。即使在非进行理论概括不可的时候,它往往也背对完全抽象的纯概念,而是去寻觅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类概念。 西方诗学家使用的纯概念具有精确性,然而,对诗学而言,精确也许就是不精确:用解剖刀将一只小白鼠肢解研究,这样的研究也许是精确的,可惜,被解剖者的生命却被解剖刀夺走了。类概念具有模糊性,对诗学而言,模糊也许就是精确,更接近诗美本身。西方诗学变圆为方,中国诗学以圆说圆,以方说方。莱辛一部《拉奥孔》,从拉奥孔的哀号出发,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从各个方面论述诗与画的异质。中国诗学却似乎是“零散”的,给人“砖瓦”的感觉。在诗学论著的篇幅上,西方诗学用墨如泼,中国传统诗学惜墨如金;西方诗学能言善辩,中国诗学“大辩若讷”;西方诗学跃动,中国诗学沉静;西方诗学健谈,中国诗学寡言。 与此相应,在文体形式上,中国传统诗学比较多样。有论诗的诗,也有论诗的书信,但基本范式是诗话。最早的诗话是钟嵘的《诗品》,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原来就叫《诗话》,这是第一部正式以“诗话”为名称的著作。欧阳修或讲诗坛掌故轶事,或评诗歌巧思妙句,随性而发,处处真知灼见。其后的诗话,尤其是清诗话,在系统性、明确性、专门性上日广日深,成就很高。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