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67197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60074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课,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
  • cover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名称】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学科基本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上还有很大的不足。 本课的内容距离实际生活较远,关于考古的较多,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理解。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明确问题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学生能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特点,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 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学生能够整体上认识到夏商周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从时空角度,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教学要点】 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 难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来讲,增强教学直观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时事导入」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宸宸、琮琮、莲莲。 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那么大家知道琮琮头上的图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学生回答:琮琮代表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来源于代表性文物玉琮,全身以黄色为主调,头部刻有饕餮纹,这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教师提问:什么是良渚文化呢?老师来给大家做简单介绍。 教师总结:良渚文化,是距今5000年前后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而命名。不少学者认为良渚文化可以算得上中国的第一个王朝。该遗址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最重要的实证之一。那么大家对于良渚文化存在的新石器时代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相关知识,即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板书标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当下热点抛出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并引出与课堂相关的内容,导入自然。 二、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探源中华文明 「概念教学」新旧石器时代的定义 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片,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很明显,图二中的石头棱角分明,不再是第一张图中那种自然光滑的样子,它们是经过人为磨制而成的。从图一到图二的转变即为石头向石器的转变。石器是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我们将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叫作新石器时代。 「设计意图」运用概念教学法,突出对历史名词的解释,进一步强化中学生科学的表述观念,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表达习惯,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课堂探究1」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及主要遗址 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图:图1大三棱尖状石器,图2砍砸器,图3烧骨。 教师提问:大家从以上图片能看出旧石器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石器以打制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图2砍砸器出土于贵州观音洞遗址,一般用来砍砸木棒、锤砸石块、挖掘树块和根茎,代表了观音洞人打制石器的方法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图3烧骨出土于北京周口店,是北京人用火的证据之一,上面烟熏痕迹可能是烧烤兽肉时造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